“承续与创变”
设计,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探索,每一次尝试,每一次突破,皆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踏足,以及对理想未来的孜孜以求。
自1992年创立以来,GDC设计奖一直以见证者与推动者的身份,在回应时代的变化中提出前瞻性的设计思考,并解放先锋性的设计语言。其中“承续与创变”两股力量并行不悖,皆在传达GDC设计奖2023主题的核心信息——设计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进化。
每一届GDC获奖作品,均邀请一位在业界享有卓越声誉的设计师担纲整体设计。本次《GDC设计奖2023获奖作品集》邀请到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会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及Tenmilliontimes设计总监——周伟伟主创设计。
他曾荣获过GDC设计奖金奖;纽约ADC最佳学科金奖(BEST OF DISCIPLINE CUBE)以及金立方奖;英国D&AD灰铅笔奖;Award360金奖;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金奖;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金奖和多次“中国最美的书”等奖项。
“在构想《GDC设计奖2023作品集》的蓝图时,「创意进行式」作为本次设计的核心导向,其主题精神早已深度嵌入于奖项的视觉表达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视觉基因。因此,在设计风格上,我精心承继并扩展了GDC设计奖2023的视觉语言,全面展现出和谐统一且富有个性的美学表达,将GDC设计奖2023的精髓贯穿始终。”
——周伟伟
《GDC设计奖2023获奖作品集》围绕“创意进行式”这一主题,深入探究在技术迭代背景下,主体与工具之间如何实现和谐共生的关系。其主形象中,包含书函、书籍护封海报、书籍本体三个部分,紫、绿、橙三个专色贯穿于整部作品集。为奖项在形式与内涵上赋予了更为丰富而全面的展示。
●设计理念与视觉体系延续
色彩是设计的调色盘,它编织情感,塑造风格,是视觉沟通中最“响亮”的语言。作品集以三个标志性的高饱和荧光色为基调,构建起一串串独特又炽热的视觉记忆。这些色彩不仅深植于作品主题,还与专用字体(方正GDC体)紧密共融,创造出辨识度极高且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将“创意进行式”的设计理念寓于每一页之中,让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次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共鸣。
●纸张选择与质感层次
为提升书籍的质感并区分不同的内容区块,精选四种内文纸。书写纸、象牙涂工纸、米雪纸与字典纸的不同特性——包括厚薄度、涂层与否——共同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的阅读体验。差异化的纸张应用反映了内容的多样性与质感,让读者在翻阅时能通过指尖感受到内容的区分,同时也通过视觉上的微妙变化引导阅读节奏与情绪,深化作品集的理解。
●装订工艺与服务阅读
全书采用空背装订,确保更便于摊开,服务阅读。依据内容用纸,不同板块感官和阅读功能形成细腻的差异与层次。 搭配300克厚白纸内封面增强耐久性;选用透明度佳、耐磨且色彩还原的蜡宣纸为护封,背面承载海报;三边荧光色刷边与纯白内封对比,彰显洁净与独特设计感。
护封限定在三个专色的海报印刷于反面,由四十三名设计师分别设计四十三款以随机盲盒形式发售。同时本次活动的主海报作为彩蛋,也埋藏于售卖的书籍之中。
●版面设计与阅读节奏
版面设计的布局遵循清晰的信息架构,从序言过渡至详情,最终聚焦于作品展示。在内文编排上,内容根据奖项活动时间推进,逻辑信息流畅。每一幅作品,都通过精选的高图版率得以充分展现,依据作品奖项等级和组别分配页面资源,确保专业组与学生组的佳作都能获得恰如其分的关注与展示空间,例如专业组入选作品独享一页的荣耀,学生组佳作则共享半页的展示舞台。
整部作品集不仅是静态的艺术展示,更生动地体现了创意过程本身——从构思到实现,从实验到成熟。即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持续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GDC设计奖2023
获奖作品集
GDC设计奖2023获奖作品集
特别委托深圳和艺社全权发行
定价:¥298元/册
团购特惠
更多优惠详情请联系工作人员
联系人:小和(女士)
微信&手机:15875545747
形象设计:林 溪(来信收悉)
动态设计:戴佳岸(回头是岸)
GDC Award 2023的43件衣衫
按首字母英文排序
蔡依东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Rifling创始人/创意总监,纽约ADC会员。曾获得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 金/银奖、纽约ADC铜/银立方、JIA日本插画大奖金奖、GDC设计奖2023金奖、Hiii Illustration 全场大奖、3x3 Illustration金奖、CCBF金风车国际插画奖金奖、D&AD木铅笔、Hiiibrand 铜奖、CIPB中国海报双年展 铜奖、东京TDC、纽约TDC、德国国家设计奖、红点奖、360Design年度社会奖、金点设计奖等。
造房子
“GDC设计奖在中国走过31年,是中国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平面设计奖项。对于中国发展时间并不长的平面视觉设计来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auhaus作为现代主义的集大成者,一直是所有设计史上绕不开的丰碑与起点,它是孕育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与平台。而Bauhaus的原意是“造房子”,中国平面设计师也用平面元素与自己的方式在GDC这个平台与摇篮中bauhaus,一步一个脚印构建中国平面设计的摇篮与平台。”
柴坤鹏
柴坤鹏,创意指导、平面设计师。2022年联合创立After Path Design,目标是制作有影响,有意义的设计作品,在多元设计语境下为艺术、建筑、设计、时尚等多领域推动设计实践,将设计作为在思想、学科和人之间的目标路径。
作品曾获得:ADC铜立方奖、D&AD 木铅笔奖、Pentawards金奖、Dieline Awards金奖、GDC设计奖银奖、Topawards Asia Winners、Award 360°年度最佳、XIAN TDC入选奖等诸多国内外设计奖项。
GDC Award
“将GDC字母结合有机与活力的设计语言,赋予其角色般饱满和不断变化的造型。字母之间的相互叠加、影响、混合、聚拢,形成放松且有趣的画面,回应GDC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指向GDC开放性与更多可能性的未来。”
陈嘉毅
+1 Design Guangzhou 创始人及创意总监,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澳门科技大学设计学在读博士,第101届ADC年度设计大奖金奖获得者。他长期致力于品牌视觉设计研究,作品屡获国际设计奖项,包括:德国红点设计奖 4项;德国IF设计奖 3项,欧洲产品设计奖 1项;美国 SparkAwards1项银奖,1项铜奖;Pentawards 2项铜奖;韩国K-DESIGN AWARD 2项金奖等。
无题
陈洁茹
lowkey design 创始人。lowkey design是位于上海的独立艺术设计工作室,“低调”、“专注”于设计本身,主张以“概念先行”的思路展开具有严谨逻辑推导的方案设计,同时lowkey坚持以“50%设计与50%的落地执行”为标准,完整、统一呈现品牌视觉与物料设计。
无题
“GDC对我来说,寓意着「GOOD DESIGN CONNECTION」好设计的联结。借用在本次GDC获得银奖的作品「16开」中的一组品牌图案进行再创造。将16开的纸张作为基础形状,用色彩填充形成一个交织的图案,它代表着一切好的创造在GDC这个平台上无限的联结。”
戴佳岸
THE END DESIGN® / 回头是岸设计公司 创始人&创意总监,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英国D&AD Awards Next Designer Next Pencil Winner (2020);
作品获得多项国内外设计奖项,包括英国D&AD Awards铅笔奖、美国ADC年度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东京TDC赏、GDC设计奖、台湾金点设计奖、Award360° 100年度设计奖、靳埭强设计奖、Hiiibrand Awards、深圳环球设计大奖等。
我们都有GDC
“GDC是三个字母,23是两个数字,都在我们每一位设计师的电脑键盘上。”
杜潇
设计师,wx-design合伙人及艺术指导。
彩蛋
“希望这个设计被读者不经意间发现。(没发现也没关系)”
关抒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副主席,日本平面设计协会(JAGDA)会员,深圳兄弟设计合伙人。
多年来,完成多个大型项目,构建体系完整、易于管理的品牌系统,造就有辨识度的品牌IP。她思维活跃,面对商业项目的目标与规则也不墨守规条,为品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契合的视觉表达。
个人作品与商业作品截然不同。个人作品没有固定风格,轻松幽默。经常冒出奇特的想法,并把一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实现。擅长把不相干的人和事都聚拢在一起变成精彩的事件。热衷并坚持探索不同领域,永不停歇。
GDC Lens
“GDC平面设计在中国,多年来不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融合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灵感,不仅推动者国内设计水平,更成为国际文化交融的重要平台。
本设计取用了万花筒般的散发图形,寓意着参与GDC的设计师们热情高涨,作品日新月异,整体来说是一个视觉盛宴。在图形的核心是GDC的竹子奖杯,竹子之间的交错而碰撞出更多的创意与可能。
加入了恶魔之眼Evil eye元素,让这画面更加生动。Evil eye原来是蓝色的,在欧洲文化中象征着庇佑和保护,代表着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此符号与GDC相遇,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反应。橘色的Evil eye更增加了创造力及趣味性的寓意,紫色的Evil eye增加了激发想象力及万物平衡的寓意。
这不仅是对GDC的致敬,更是对设计界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韩文斌
平面设计师,插画师。生活并工作于上海,七月合作社联合创立人。YESEYESEE品牌主理人。
老天保佑
“GDC,多一点勇气,再加一些运气。”
韩湛宁
韩湛宁,设计师、策展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顾问,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策展人,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及创意群总监。
界限
“‘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这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对语言与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我对于GDC的感知和思考亦是如此:我们通过设计来进行思考,当创造出与世界相关的作品时,实际上是在构建作品与世界之间的逻辑同构联系。”
何宇轩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纽约TDC Ascenders,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ADC)会员,whynotdesign 何乐不为设计创始人。
平面设计师、艺术总监,于2022年创立whynotdesign何乐不为设计,一个独立的品牌包装设计及创新机构,拥有一个多元文化的国际设计师团队,成功为多个世界级品牌提供了独特而富有远见的设计方案。
在2023年荣获了TDC Ascenders荣誉并担任OneShow Asia TDC的评委。他的设计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屡获殊荣,赢得了60多个国际奖项,包括纽约ADC银立方奖、纽约TDC奖、纽约One Show奖、东京TDC奖、英国D&AD奖、Award360°奖、Pentawards金奖以及德国Red Dot: Best of the best等。他的作品也受到了It's Nice That、Creativeboom等多个知名创意平台的报道和展示,并被选入多份设计年鉴。
TYPOGRAPHY MATTERS
“这幅封套的每一种色彩和图形都代表着我在设计创作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想要做到更好而在不同的思路和创作方向上来回拉扯。将排版和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设计的多元化和设计师们的不懈进取。在字体方面,"DESIGN MATTERS(设计至关重要)"和 "TYPOGRAPHY MATTERS(排版至关重要)"等字句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设计技术如何发展,这两个要素都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向上的箭头指向天际,但也提醒我们,完美设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每一支箭头都是我们的努力,虽然有时可能偏离了目标,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有可能走近完美。”
侯颖
侯颖,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INWA DESIGN 因未设计艺术指导。2006年毕业后进入wx-design广州工作;2009年创立wx-design北京;2014和2016年分别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和耶鲁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侯颖的作品和思考,注重从内容出发的设计表达,体现出作为一名女性平面设计师的感性和微妙、理性和敏锐。她的跨学科思考和实践作品,贯穿视觉传达、展览展示、产品、新媒体交互等多个领域。作品展出于首尔国际字体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图文”全球华人平面设计德国展等。侯颖在众多重要的设计赛事中获奖,如东京TDC、纽约ADC、中国GDC、HKDA等。
喜上心头
“我们的生命里有诸多喜事,GDC算是其中之一。设计将GDC融入百囍之中,以表达喜从中来的感受。百囍中,尤其偏爱四个苦字组成的囍,取名“苦中作乐”,很像是职业设计师真实状态的缩影。”
厉致谦
以设计为原点的多领域研究与实践者。TheType 作者,“上海活字”综合研究项目发起人,创新型字体公司3type(三言)联合创始人。上海美术学院字体设计工作室特聘研究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外聘讲师。2023年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TDC)Ascender奖评委。
输入法里的gdc
“当我们使用拼音联想输入法,输入gdc三个字,我们会得到一系列今天中国最常用的由gdc三个辅音字母开头的词组,如:高档次、广东菜、轨道舱、干电池等,这样的三字常用词组非常有限,以致于输入法还提供了g和d开头的词组,如各地、观点、过大、更低、哥的、工地、孤独、感动等等。我根据自己对中国平面设计现实语境的理解,选取了部份词组,使用我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发中的中西文字体,编织了这样一块文字之毯。”
廖波峰
廖波峰,平面设计师,1986年生,有料设计(LiaoDesign)创始人兼创作总监、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外聘教师。廖工个人作品大多采用手工的方式完成,希望可以带给人从视觉延及心灵的新鲜、生猛、直线的触动,通过有趣、灵性的创意来表达生活探索和社会参与。
三色大脑壳
“廖工廖工,祝你成功!”
廖子成
廖子成是UDL合伙人及艺术指导。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次年加入UDL,并在2018年组建UDL深圳团队。同时,他还是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
在专注正统且专业的设计工作的同时,廖子成亦重视对观念及视觉手段的探索与实践。其作品曾获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okyo TDC)奖提名奖;澳门设计大奖金奖、提名奖;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金奖、评审奖;GDC设计奖银奖、铜奖;Hiiibrand Awards银奖、铜奖;Award 360°年度设计奖等。
Green, Danger, Circle
林涛
林涛,奥地利籍华人设计师。198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0年移居奥地利维也纳并在那里学习生活十余年后赴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深造,并于2014年获视觉传达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成立Ltd.Ltd.设计事务所及SwissGraphic@China非盈利文化传播组织。同时投身于设计教育领域,于2016年开设ClassTao顶尖艺术留学培训班。2023年正式成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
turbulence
“通过叠加融合,形成了具有互联性的“GDC”三个字母。此构图意在传达GDC设计奖的融合价值。”
林溪
平面设计师,来信收悉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理事。
工作主要涵盖:品牌设计、展览与活动形象设计、出版物设计、包装设计等。2023年被评选为全球35个纽约tdc ascenders(新升奖)获得者之一,作品曾获TokyoTDC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年度奖;GDC设计奖2019优异奖;2019、2023两次Award360°100年度设计奖;靳埭强设计奖2019/2021两次铜奖等奖项,三件作品参与2020SGDA会员展,五件作品参选2022SGDA会员展。
吉地训澳疱袋
“之前为旧天堂书店做过一系列现场录音专辑,我为该系列专辑名称定制了一系列中文美术字,并搭配一套西文形成双语编排。过年期间接到字库公司邀请希望将这些字形开发成字库,并给了50个核心汉字,需要我从中选10个来做。由于还有其他工作,我就将这两件事一并完成,在这50个字当中挑选出GDC Award的谐音“祭地训澳疱袋”,和已经有了的那些专辑名称汉字排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方块字的幕墙,再搭配特制瘦窄的西文,瘦西文占据的一整个宽汉字空间,自然盈余出空白区域,形成有透气节奏感的排印海报效果。本觉得ok,但一个广东朋友看后说GDC的谐音“祭地训”当中的“祭”字不吉利。我也觉得没什么,但“不吉利”这个念头一旦进入脑海,就挥之不去,被洗脑了,每每看到“祭”就想到不吉利。我索性多做了一个结构简单的“吉”字替代,有了现在的效果。”
林扬权
澳门平面设计师、插画师,indego design的联合创始人。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地区的奖项,主要荣誉包括国际青年设计大奖YOUNG GUNS 19,英国D&AD Awards黄铅笔奖、美国纽约ADC金方块奖、Pentawards全球包装设计大奖金奖、东京TDC提名奖、纽约字体俱乐部ASCENDERS 2022新星奖、纽约TDC奖、Award360°年度新秀奖、澳门设计新秀奖、台北设计奖最佳人气奖,以及澳门当代插画奖全场大奖等。
DISSOLVE
“本次作品以「溶解」为主题,旨在象征GDC对未来发展设计的影响力。通过溶解的视觉元素,作品传达了持续创新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溶解的过程,作品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变化与融合,象征着设计在不断进化中的灵活性和韧性。以其年轻、创新的设计风格,展现出了面对未来挑战时所具备的创意能量与活力。”
刘晨皓
Lobbin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就读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Lobbin的作品时常传递出一些片刻又细微的不适,她在每天都面对的失败、困扰、愚蠢、与疑惑中寻找诗意与美。
无题
“拿到这个设计主题的时候,我正要去看一部电影,我的朋友看着DVD上的海报说,这一定是一部法国片。我不禁去想,GDC的全称是“平面设计在中国”,那么在中国,“平面设计”如今又是如何被设计师/艺术家与观众/使用者所定义的?又是如何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平面设计产生共鸣和区别的?我想,我们的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方式、中文语境的信息传达、文化中的美学的视觉呈现、以及这个时代的思考方式与关注重点都与其有关,但也不仅仅只是这样。在我的回应中,我愿意用一种非常通用的传统平面设计技能,以一种非常基础的排版形态来再现我对平面设计抽象的某些直觉——在我没有刻意去意识到它们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已经根植于我了。”
刘晓翔
刘晓翔,国际平面设计联盟成员(AGI),XXL Studio 设计总监。
起点
“将汉字字格的正方形与GDC三个英文字符结合在一起,阐释出“GDC Award”奖是以汉字为基础逻辑的地域属性。倾斜下滑的“D”可以对应“设计师”,提醒使用汉字的设计师们汉字排印即是基础也是晋级的台阶。”
孟申晖
孟申晖,呈美设计CMD创始人及艺术总监。现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外聘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广东校友会副会长、澳门科技大学设计学在读博士;上榜福布斯中国U30精英榜单,深圳市龙舞华章高层次人才。
作品多次获得德国红点奖、iF设计奖、纽约TDC设计奖、英国Pentawards包装设计奖金奖、美国Muse设计奖金奖、意大利A Design Award等近百项国内外设计大奖;作品入选日本富山国际海报展、德国Mut zur Wut国际海报展、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等,作品曾在德国、美国、荷兰等海内外展出。
寻
“画面由众多字符及符号组成,彼此重叠覆盖,抽象的后现代解构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即一种视觉上的混乱和丰富的图形效果,以此探讨视觉爆炸以及数字时代的视觉文化。”
欧俊轩
欧俊轩,澳门设计师,UNTITLED MACAO / UNTITLED DESIGN, LTD.的创办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当局授予文化功绩勋章的荣誉获得者,同时亦是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理事。
欧俊轩对设计充满热情,坚信设计能够为社会及市民带来变革,擅长视觉传达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品牌策划推广及品牌设计,能够提升品牌形象价值。其作品以前卫美感、大胆创新及独特的风格著称,近年来多个作品均受到设计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他在过去曾担任美国Young Guns 20及第69届纽约TDC奖的评审,设计作品更荣获多项国际及亚洲奖项,包括纽约艺术指导协会年度奖银立方、铜立方、纽约The ONE SHOW广告创意奖佳作奖、Young Guns 17国际青年设计大奖、日本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DC奖、德国设计大奖、香港环球设计大奖-银奖、台北设计大奖-银奖,以及澳门设计大奖全场大奖、品牌金奖等。
GDC Award 23
潘华章
潘华章,MEDIUM DESIGN主理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
秩序
“从汉字的造型中提取方块元素,有序组合成'GDC'三个字母,并与'GRAPHIC DESIGN IN CHINA'叠加,形成一种无序的视觉体验。”
孙婷
孙婷,昵称nichinichi,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师从日本插画家秋山孝。KOUJITSU DESIGN STUDIO合伙人,插画师、nichinichi品牌主理人。作品尝试在幽默中探索视觉表达。
作品曾获得GDC设计奖2023专业组插画银奖、Award360° 2021年度最佳插画奖、澳门设计大奖2019/2021专业组插画金奖、VANS艺术家奖、全国插画双年展评委奖。作品入选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玻利维亚国际海报双年展、WIA世界插画大奖等。
GDC Power
“GDC is energy drinks!”
孙晓曦
孙晓曦,平面设计师、PAY2PLAY联合创始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2022 Hublot Design Prize入围设计师。作品曾获纽约ADC银立方奖、东京TDC提名奖、澳门设计双年展金奖、D&AD木铅笔奖、One Show优异、中国最美的书、Award 360°年度最佳设计、GDC设计奖评审奖等。
近年来,PAY2PLAY与商业品牌、国内外文化机构和艺术家不断展开项目合作,作品被It's Nice That、ICON、Grafikmagazin、Communication Arts等国际设计媒体报道,并受邀成为Inscript Type Festival演讲嘉宾。
无题
“线条与色块等平面设计基本元素的交织,表达GDC设计奖一路走来,设计师们不断将理性和感性融合、探索,形成丰富的工作成果。”
孙尧
首尔大学设计学博士在读,弘益大学视觉设计硕士。独立平面设计师,现居首尔。其作品注重于讨论多语言环境下的视觉感受与阅读体验,并通过字体排印和图形设计构建多样的信息传递方式。以及探索平面设计当中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与倾斜。曾获评纽约TDC、东京TDC、英国D&AD New Blood、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莫斯科金蜜蜂国际平面双年展和全州国际电影节100films100posters等。
GDC耳目口
“听到更多声音,发现更多视角,说出更多语言。”
王昶乔
设计师。
GDC设计奖2023 优异奖 / 靳埭强设计奖2023 金奖 / OneShow2021 中华青年创意奖 银奖 / 网易云黑胶VIP会员8级 / 百度网盘SVIP 7级
design instructions for use
王乔贝尔
视觉传达设计师,4ac工作室合伙人,时尚博主。
研究生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热衷于设计方向与趋势的视觉探索,用不同的媒介和材料来尝试和探索视觉艺术的边界。作品曾获GDC设计奖、白金国际平面设计、Graduate360等奖项。
∞
“在这次创作中,我通过三种色块之间的排布,呈现出一个不断延伸的“多维空间”。这同时代表我对GDC的理解:一个充满创造性、开放性、时代性作品的集合体。GDC不仅打破设计的边界,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无数充满想象力和洞察力的设计师在GDC Award相遇,思想的火花在此绽放,再带着新的创意和感受各自上路,在未来再次相见。”
王小枫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留学挪威、芬兰和日本,取得多摩美术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职挪威Bruno Oldani传达设计事务所,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著有中英文著作《中西文字并排设计》等。作品曾获GDC设计奖金奖&评审奖、日本G Mark、乌克兰实用与装饰艺术展全场大奖、澳门设计大奖澳门最具影响力设计奖和提名奖。作品入选莫斯科金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等。
未来
“1924年,Paul Renner开始设计字体Futura(德语:未来)。100年后,我们回看现代设计的发展,设计师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塑造了今天的生活形态。本设计以Futura字体为原型,设计汉字“未来”,并通过镜像的方式呈现了“未”与“来”字意与字形的双重呼应关系,以此展现汉字造型与内涵的独特魅力。中西文字的并排设计亦彰显了中国现代设计与西方设计的交融互鉴。“未”是现时的表象,“来”是设计的结果,“未来”源自不懈的努力与坚持,GDC设计奖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影响中国未来的设计”。”
王远
Studio Yuan艺术指导,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作品曾获得纽约TDC新升奖、纽约TDC评审奖、GDC设计奖银奖&评审奖、澳门设计大奖金奖、芬兰拉赫蒂国际海报三年展银奖、莫斯科国际设计双年展金蜜蜂奖、Award 360°年度最佳包装设计奖、台湾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铜奖&新秀奖、德语区年度100张最佳海报奖、柏林字体设计奖铜奖等。
金奖空缺
“金奖空缺是GDC的常态,将其放大作为主题也是一种颁奖结果的直观化呈现。”
吴锦涛
平面设计师,高举着左手做一些拍脑门的设计或动作。眼睛像触手一样伸向各处,脑子像打滑了一样出溜,双手却背在身后,时常对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元素有偏好,总的来说尚在雾里看花中。
HOT GRAPHIC POT
“想象中GDC就像一桌大火锅,各路宾客都端着菜来了,来了的宾客都上桌,我们即是吃菜的,也是被吃的菜。“你这个烧得好啊”、“我这个地道”、“他那个齁咸,但是偏偏对味”、“这还能这样做啊?回去我也试试。”......大家叽叽喳喳着吃完了,站起来走了。第二年又回到这坐下了。”
吴嗣光
平面设计师,HDU²³ Lab工作室创始人及艺术指导。
他尊重内容,并坚持寻找表达内容的新视角,专注于以文字为基础的平面设计实践,设计作品曾获得Award360°年度海报金奖、东京TDC提名奖、GDC设计奖提名奖和银奖、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深圳国际海报节Erich Brechbühl评审奖等,入选纽约TDC、苏格兰平面设计节国际海报竞赛、华沙海报双年展主竞赛单元、玻利维亚海报双年展等,亦刊登于国内外多个主流专业刊物。
高档次 广东菜
“GDC意为平面设计在中国,如果G、D、C三个字母置入汉语语境发音又是什么含义呢?在设计师的日常中,GDC三个字主动出现最多的场景必定是手机输入法,“高档次”、“广东菜”何尝不是对这个在广东深圳举办的、两年一度的华人最高水准平面设计盛会的形容。
在此次设计中,封套的结构决定了海报的版式、海报的阅读顺序又引导了封套的折叠方式,并在打开和合上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取文字内容,回应了这次项目对海报和书籍封套这两个载体界限的模糊。”
肖楠
nobignosmall Design 创始人,艺术指导。
GDC is as firm as a rock
“GDC,坚持以平面设计为出发点到如今三十多年,并且仍在继续,这种挑战与信念坚如磐石,似乎不可动摇。”
邢晨&李响
邢晨&李响,UDL合伙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
GDC高档次
“我们在做设计时会首先分析媒介的物理和结构特点,然后再结合它去考虑信息的平面呈现。这个封套通过折叠和纸张的半透特性,构成了多重物理空间以及图案叠加组合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以gdc23及字体中的各种符号字形为元素构建互动关系,当它作为封套时,双层交叠出了高档次(gdc)贰叁的中文字样;当它作为海报完全展开时,又有不同的画面构成。”
徐宾栗
徐宾粟,设计师,寓义to Define艺术指导、品牌联合创始人。涉足平面设计、产品创意、品牌策划等多个专业领域。个人荣获2023年纽约TDC新升奖,为品牌设计的作品还曾获得过金点奖、GDC设计奖银奖、Award360°、Hiiibrand Awards等国内外设计奖项。
交织未来
“GDC不仅仅是奖项,更是一个不断进化、充满创造力的设计社区。对于GDC我的主观感受不是“竞争”,而是“交织”。设计师们基于不同的创意和风格,但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呼应。
封面的设计中,将GDC与GDC 23的字形设计,穿插编织在了一起,横竖的视角,都可以清晰的看到GDC。这正是我想表达的“交织”,设计与创意间的相互关联,却又不刻意趋同的自由生长。希望GDC所呈现出的多元维度与丰富风格,可以交织出未来设计的无限可能性。”
徐伟鑫
徐伟鑫,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2019年成立a one and a two design,2020年创办更地设计图书室。
g_d_c 1.干电池
“gdc是什么?对于大众又意味着什么?我试图在互联网上寻找答案。当输入“g d c”时,电脑默认输入法显示出来的第1选项是“干电池”,觉得这很有意思,恰恰隐喻着gdc设计奖便是一颗干电池,具有能量场的趣味含义。
薛冰焰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博士,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副主席,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曾获纽约ADC银立方奖、英国D&AD 木铅笔奖、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金奖、GDC设计奖铜奖、香港环球设计大奖铜奖、澳门设计大奖金奖和提名奖、靳埭强设计奖专业组铜奖、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银奖和铜奖、中国最美的书等奖项。
域
“深圳特区的诞生源于总设计师在“南海边画的一个圈”,GDC奖也是中国先锋设计的发声场域。设计利用圆规勾勒出“G”、“D”、“C”,随着半径不断扩大,象征着GDC奖在三十年中,不断拓展中国设计的试验边界,打开中国设计的未来视角。”
叶嘉乐
2017年入行于王序设计(北京),2019-22年于EQLZ、理然等新消费品牌任视觉负责人。现经营独立设计工作室,擅长文化符号与商业视角结合,建立应用性高的品牌视觉特性。
森林里的一棵树
“本次创作题目为“对GDC的感知”。纵看GDC的发展,直观看到每届的参赛人数渐多,邀请评委之拔尖,至23年比赛投稿总数达1万余件,客观说明影响力逐渐扩大,对业界的影响渐深,无愧于「全球华人最顶尖设计奖项」,正逐步迈向「全球最重要设计奖项之一」。我至17年从入行得知GDC时,两年一次的比赛绝对是业内瞩目。所以,我以茁壮成长的 “木 - 林 - 森” 为创作原点,回应当下GDC的状态,同时也是我对GDC的感知。”
余子骥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理事,余子骥设计事务所(Y.STUDIO)艺术指导。
2016年于深圳创立Y.STUDIO,随后于2021年和2023年先后在广州、佛山、东莞开设办公室,同样负责艺术指导工作。教育领域亦有建树,2019年成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外聘副教授,2020年获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同类聘任。
时代的标签
“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最基本的三原色叠加原理,产生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色彩组合,展示出更加广阔的可能性,以此参与并响应GDC Award的设计竞赛。我期望通过这一竞赛平台,提升中国设计力量,百花齐放,影响中国未来设计。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设计发展的时代标签,更是其发展历程的见证。”
张晗
20000 days design 创办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专注于让「日常并不寻常」的创意工作,只为值得花时间的事情而工作。作品曾多次获得国际设计奖项及展览,并被诸多权威设计年鉴及杂志所收录。
点滴期许 皆有回响
“当你下定决定做一件事,那就去尽力做,无需多“言”。生活自会把该给你的东西给你,不因坎坷而放弃,不因掌声而停步,心存信仰的孩子自有成长。”
张景春
张景春,上海东华大学博士在读,上海交大硕士,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南京平面设计师协会会员,目前从事视觉设计工作,作品曾获GDC设计奖金奖、提名奖及Tokyo TDC、纽约ADC、台湾金点设计奖、AWARD 360°、澳门设计大奖等奖项。
起点
“GDC像一个波光粼粼的泳池,作为年轻设计师的起点,鼓励着大家在设计的竞技场上继续努力。”
张志奇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首席美术编辑,副编审,张志奇工作室艺术指导。曾获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银奖,中国“最美的书”11项,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第八/九届全国书籍艺术设计奖金奖, GDC设计奖2021书籍设计金奖、评审奖, Paju Book Awards 2020,Award360年度最佳书籍设计等国内外奖项,作品曾入选“捷克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并在国内外多地展出。
设计生活的见证者GDC Award
“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滚动的文字弹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讯息,讯息是设计师的陪伴者,记录着设计生活,被讯息包裹着的生活不会等人,在快节奏的讯息生活中,很难停下脚步,它会推着你前进。希望生活能慢下来,设计也能慢下来,找到各自合适的节奏和速度,不要如弹幕般转瞬即逝。
设计能传承、能发扬,能让生活充满仪式感和幸福感。优秀的设计更是生活的见证者,在这里有开心、悲伤、激动,热烈……通过设计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这也许就是GDC带给我们的吧。”
赵清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创始人。
2000年创办“瀚清堂设计有限公司”并任设计总监,设计作品获奖或入选于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平面设计竞赛和展览,并获得了英国D&AD黄铅笔奖、美国纽约ADC金方块奖、日本东京TDC “tdc prize”等众多国际设计奖项。书籍设计作品三十多次获“最美的书”称号。
灯塔之光
“我心中的GDC像茫茫雾海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前方的路,更是华人平面设计的一道光芒,照亮前行…”
左佐
知名字体设计师,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中国字形专业委员会委员。
编著《字里风景》《治字百方》《排版的风格》《设计师的自我修养》字库作品 方正雨线体、方正时尚碑宋、汉仪盈宋、国风铅印宋等;2022 Award360° 年度文字设计奖;2021GDC设计奖字体类金奖;2020 汉仪字体之星 评委奖;2019GDC设计奖文字类银奖;受邀为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小米、网易、美团、快手、Adobe等高校和企业做内部字体讲座;致力于文字的设计、研究与教学。
宁☒毋滥
“个人想到GDC,第一个冒出来的印象是GDC的金奖真的会空缺,空缺意味着不折中、不讲圈子、只看作品,这是一个奖项极具专业性的表现,我个人最看重,所以就有了“宁缺毋滥”这个立意,为表达“缺”的字意,用了符号☒代替,即“宁☒毋滥”。有了想法之后,作为字体设计师,形式自然是字体,又想到我获得GDC金奖的作品“洛神行”,所以决定用行草书,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一个汉字大课题,如何既保留千年传统的厚重感,又创造出符合当下口味的少年感,这个作品也是这个理念的一次尝试。”